歌唱老師口中的「氣沉丹田」到底是什麼?

以下是我和新學生常有的對話:

「xxx,你吸氣得時候,氣都吸到哪?」

「氣都吸到丹田。」學生天真無邪的回答。

「喔,那丹田在哪?」

「………..」學生愣了一下,手放在肚子上道:「在這。」

「這是哪?」

「……….. 肚子?」語氣開始不確定。

我接著問:「國中健康教育課本教你們氣吸到身體的哪裡?」

肺部!」

恍然大悟。

是的!氣當然是吸到肺部呀!想像一下,如果把空氣灌進到肚子,能有多麼不舒服啊….

簡單以生理結構解釋,主要呼吸肌 (primary respiratory muscles) 包括了肋間肌 (intercostals,包括外肋間肌和內肋間肌)腹肌 (abdominals,有四層)、以及將胸腔與腹腔相分隔的橫隔膜 (diaphragm)。理想情況下的吸氣動作是,橫隔膜收縮並下降,外肋間肌收縮時上抬並外擴肋骨架(胸廓,rib cage) 以增加肺部的橫徑,造成了胸腔的氣壓小於體外的壓力(也就是說,胸腔的擴展造成了吸力,將空氣吸入肺中),因而體外的空氣便自然而然地被吸到肺部了(沒錯,是肺部,不是肚子,也不是丹田)。

吸氣時,空氣被吸入肺部中。

那麼所謂「氣吸到丹田」的說法,是從何而來呢? 其實「丹田」一詞常被用來作為道教練氣的術語,筆者本人雖然對於氣功沒有太多相關的接觸,不過從找到的資料大致了解到,道教認為人體有三個「丹田」(如下圖):上丹田(於兩眉間; 神)、中丹田 (於心下; 氣),以及下丹田 (於臍下; 精)。而其中下丹田的鍛練便和許多呼吸練習相關。

我自己的體會是,「氣沉丹田」的說法並不是說不對,只是在唱歌經驗中,「氣沉丹田」應該比較像是一個「結果」,一個身體各部位協調達到理想吸氣動作的結果,而非一個「做法」,因為若是照著上述理想的吸氣動作進行腹式呼吸,隨著肺部的擴張、胸廓的擴張以及橫隔膜的下降,的確會覺得氣向圖中下丹田處下沈。而這樣的吸氣動作,應該是舒服並讓人身心愉快的。

所以說,在解讀「氣沉丹田」簡短的四個字時,與其說要 “把氣用力沉到丹田",不如試著 “讓氣隨著下腹放鬆、橫隔膜下降的吸氣動作而自然的下沈"。假設我們只是一股腦將氣往下腹充,卻沒留意到腹肌和肋間肌的緊張,你會發現每一次能吸入的氣其實很有限並且僵硬。聲樂或歌唱訓練中時常用到很多聯想或是口訣,但是如果只是依照字面的意思,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每個人的想像又各不相同,反而容易造成很多的誤會。

順道一提,我們無法 “用丹田唱歌",也不能用“丹田發聲”喔! 丹田本身並不像聲帶能夠透過振動發聲 (當然啦,肚子餓了咕嚕咕嚕叫或是消化不良並不算…) 如果真的真的要說的話,比較理想的說法應該是 “唱歌(或發聲)的時候運用到丹田“。

還在努力的找丹田在哪嗎?換個想法,透過理解基本的呼吸生理,讓主要呼吸的肌肉各司其職,然後再來體會所謂「氣沉丹田」看看,說不定會有新的發現喔?

想了解更多呼吸的基本原理嗎? 歌唱老師口中的「氣沉丹田」到底是什麼? 下方影片中有詳細介紹喔!

歡迎訂閱

將收到老師的來信及美聲蛻變最新消息唷~

    We won't send you spam. Unsubscribe at any time.